這陣子內容付費火了。大概算了一下,今年到現在買書、付費訂閱、買課算下來也有好幾千塊了。
內容付費正處在一波風口當中,我們的感觸是非常深的。
內容付費為什么火?
基于三個邏輯,
第一,網絡信息嚴重過載,人們開始通過信息的價格來判定信息的價值,用經過付費來篩選和排除一些選項提高效率。第二,小額支付更加方便了,200塊以下的消費考慮成本很低,100塊以下的消費,幾乎很少考慮。第三,深刻的源于內心的焦慮、焦慮、焦慮,從生理需求一直焦慮到自我實現還在焦慮。焦慮的表現就是買的書不一定看,但一定要買;訂閱的產品讀不完,但還得訂閱;買課也是一樣,也得買買買。
付費內容搬運
今天不說別的,就探討一下用付費內容來掘金。
我們都知道生產內容是有潛力的,但是精力投入要求比較高一些,不是所有人都愿意這么玩。那么,我們就探討一點普適性的,如何用別人的付費內容來掘金。
說到這個話題,本來也是有所顧忌的。但既然探討這個話題,也不隱瞞,就是販賣別人的資料。
你說販賣別人的資料,那不就是所謂的拿來主義嗎?沒錯!就是拿來主義!如何通過拿別人的資料來牟利。說到這個事情,圈子里還是非常有爭議的。
話說我們網民已經享受了十幾年的免費福利,從音樂、電影、小說、電子書等等。當我們作為消費者的時候,也都理所應當的享受著這些好處。
這幾年國內開始漸漸對版權重視起來。之前做過一陣子網易新聞財經類自媒體,開始寫了一些金融評論。之前寫的東西也有一些媒體主動付費轉載,時不時的收個稿費。這時候我作為內容創作者,意識到版權保護對創作者的利益也是一種很好的保護。
所以今天這項目對內容創作者就不是很地道,往大了說也有一定法律風險。我們對于盜版很矛盾,一邊想享受低價的服務,一邊又想保護自己的利益。其實我們如何看待這個事情,完全都是基于我們自身的利益。
某種程度說,盜版對于創作者來說其實也不能完全算是壞事情。舉個例子,很多人如果作品市面上出現盜版的話,側面反映了他的作品知名度之高。
所謂,正版上天堂、*版走四方。個人認為保留作者署名和聯系方式的傳播對創作者是一種幫助,但是把作者的內容洗出來重新做原創再去分發就不太地道了,那是真正的盜竊。
有了這么一個前提就打消了操作這個項目的心理障礙,但仍然需要做一些法律規避。一般除了大平臺的產品,社群、圈子的內容其實是沒有版權登記的。對于沒有版權登記的產品,很遺憾是沒有法律保護的。對于這樣的內容,搬運起來是沒有什么壓力的。
可以預見,在內容將持續爆發、需求持續旺盛的前提下,做付費內容轉賣還是個貼著風口的事情。而且網民的整體付費意愿是在變強,那轉售這些內容也就相當于為消費者提供了一個低價的渠道。
你可以想象,當市面上出現100個199付費訂閱產品的時候,如果想每個產品都研究研究成本就有點高了。這時候內容消費者會很感激有便宜的渠道可供選擇。
哪些內容可以賣?
建議選擇沒有版權登記的一些高質量信息,大平臺產品版權登記、保護機制是很完善的,所以不建議選擇大平臺產品。
這些內容可以是高級付費社群的高質量沉淀內容、付費圈子的沉淀內容、各類社群的課程、VIP會員賬號。
現在一些私密圈里也有很多高質量的內容出現,是個不錯的尋找內容的地方。這些內容哪里來呢?其實只要你想找,總能找到,不管是QQ群、淘寶、朋友圈等等。
下面順便來說一下怎么個賣法?
1.免費內容做流量
這個模式就是現在典型的電影站的玩法,現在電影站已經是相當相當成熟了。一套源碼自動采集、自動解碼,搭建好之后就可以直接運營。
最終是通過導粉到公眾號、個人號,或者接廣告來變現。但是付費內容的站目前還沒有那么成熟,如果不是自己有技術,寫一套東西,坦白說運營成本是有點不經濟的,所以這種模式不是很推薦。
2.內容評測做導航
這其實是一個很白的玩法了,不去涉及到別人的內容和版權,而是出于對眼花繚亂的付費產品的性價比進行甄別,這個玩法就相當于是內容付費領域的豆瓣。這種變現方式就可以是收推廣方的錢,有了粉絲肯定會有內容生產商來這里求推廣、求軟廣。
3.內容搬運二道販子
這類就很好理解了,你肯定也見過不少。當有內容出來后,就有人在朋友圈開始售賣了。
**最新課程,原價299今晚只要19.9,明天恢復88。學完沒有收獲,退你20元,讓你免費學習還賺錢。
這種玩法其實也是可以比較好復制的低成本項目,前期投入不用高。獲取到資料之后,就到這類目標用戶的QQ群、論壇去送資料,前期免費送,再獲取更多就得添加到個人號。
當然還可以在百度、豆瓣、知乎、貼吧留貼,做SEO等待自然搜索。這依然是個非常精準的渠道。
然后高價課程就打包賣,等新課程上線就眾籌。這個項目復購率天然的高,買資料的人天然是愛學習渴望進步的。以后不同的課程出來,十塊二十塊的東西基本不用考慮。一年下來,一個人消費幾百塊不難實現。
當粉絲量積累到五千、一萬,發個朋友圈就妥妥的幾千進賬。這數據不是我瞎說,是真正在做的朋友實打實的有賺到。
4.三級分銷做裂變
三級分銷都不陌生,也是裂變神器。而內容的邊際成本為零,太適合三級分銷不過。官方目前是不鼓勵三級分銷,有打擊之勢。但一般小的體量根本沒精力注意你,超過十萬粉絲的量可以修改到二級分銷。
有內容的前提下,準備好幾千啟動量。然后注冊一個服務號,需要用營業執照認證,并且開通微信支付。三級分銷的源碼,讓技術安裝運營即可,F在一般沒有在線直接閱讀使用的源碼,所以產品的交付很簡單,就是把網盤鏈接交付了就可以。
5.拼團模式
拼多多的拼團模式上線一年多的時間做了一億用戶,也從側面證明了拼團的裂變模式效果是有多強。強行借鑒拼多多的拼團模式,比如原價199的內容,用拼團來處理,裂變5人來拼團,沒人只要5.9即可。你說這么漲粉會不會很容易?
這只是裂變模式的不同,前面準備的話也是一樣要準備個認證的服務號,開通微信支付。然后也是買套拼多多拼團源碼即可。
如果沒有認證服務號怎么辦,只有訂閱號,也可以借助其他工具來實現,F在比較合適的一共工具是千聊。千聊是一款直播內容的分享工具,可以發圖文,可以發語音,F在千聊也上線了拼團的功能,直接借助千聊的拼團結合訂閱號也可以直接使用。
舉個例子,那流程就是用戶購買流程就是選中一門中意的產品,原價199,現在5人拼團只要5.9,進到直播間即可獲取到資料。
當然分銷和拼團的前提都是要有一定的啟動量,啟動量的來源如前面所說,到精準粉絲的流量池里免費分享,免費贈送,然后再按照上面的模式操作裂變即可。
6.包裝營銷提升價值
前面說的玩法都是一些把高價值往低價值賣,走便宜。其實還可以通過把低價值往高了賣。怎么做的呢,有人是這么玩的,找一個比較冷門小眾沒有流行開來的書,自己制作成實體書。然后包裝一下,甚至說是自己編著的,這樣比之前價格賣上高個幾倍。
這個就是通過包裝塑造來提升價值,一來塑造產品的價值、二來塑造自己的價值!鞍⒏鐐,你都出書啦,牛掰”,這樣專業的形象就塑造出來了。
綜上,就是這個項目的玩法。對于內容創作者來說,如果一夜之間很多人傳播你的東西,你也就真的火了。至少我個人是這么認為的,因為一分創作三分傳播,創作和傳播上的精力人員配比一般也得達到這個配比才能把東西傳播的出去。
關于內容付費,還有一個好處是什么,是各種載體和分銷工具的成熟,將讓渠道越來越統一越強勢。有了好內容之后,強渠道一旦傳播就是引爆,這無疑也是內容創作者的利好。
|